原標題:智慧與包容:公共圖書館的新挑戰
智慧和包容對圖書館,特別是對公共圖書館而言是其存在的理由,更是圖書館的核心職能和使命。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圖書館始終守護著人類的知識和智慧。伴隨著信息化的進程,圖書館的服務、業務以及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一直在與時俱進,今天智慧圖書館已經呼之欲出。而包容是現代公共圖書館必須堅守的價值觀,因為公共圖書館就是一個體現社會包容的場所,是人類社會為保障每位公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自由和平等而設置的一個專門機構。我認為,僅僅讓圖書館智慧化發展、包容性發展還不夠,更重要、更偉大或者說更艱巨的是要使圖書館讓社會更智慧、更包容。
今天的智慧時代,這一波的智慧化浪潮,讓圖書館面對的是怎樣的環境,需要人們一起來思考。自2016年人工智能AlphaGo戰勝韓國棋手李世石之后,全世界興起了新一輪人工智能(AI)熱潮,這是人工智能概念誕生60多年后的第三次浪潮。而實際上這一次的AI浪潮可以從2006年算起,因為那一年出現了多篇關于深度神經網絡的論文,就是今天人們津津樂道的“深度學習”算法?梢哉f,第三次的AI浪潮本質上是大數據和深度學習算法引領的。在數據、計算能力以及算法這三駕馬車的拉動下,AI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進步,特別是面向特定領域的專用AI,由于應用需求的明確、領域知識積累的深厚,以及建模計算相對可行,因此在許多領域已經形成了單點突破,比如在某些領域已經出現局部的智能水平單項測試超越了人類的智能。
說到這些,可以得到的結論至少有兩個方面:首先,這一輪以人工智能再興起為代表的新一代顛覆性技術的確即將帶來一個智慧時代。這是信息化的一個新階段,依然在人類信息化的進程中,只是這一次將從“互聯網+”走向“AI+”,并將涉及諸多領域。所以我認為AI也一定可以為圖書館的發展賦能,使圖書館的業務、服務、管理等越來越智慧。
在今天這個時代,科學家們說這還只是“弱人工智能”,而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這些所謂的“弱人工智能”已經讓圖書館有了基于ASRS的自動化立體書庫、智能分揀系統、智能書架、自助借還系統、全文檢索知識發現系統等。如果未來有“強人工智能”,那么總有一天圖書館將不再需要館員做編目、館際互借、原文傳遞等工作。在前智慧時代,圖書館所謂的知識管理其實還只是管理書籍,還沒有管理到內容。而今天,即使是在“弱人工智能”的環境下,我們也已經看到了管理知識內容的希望。IBM的“項目辯論者”的人工智能最近剛剛戰勝了人類。它之所以能夠辯論,包括前一代的沃森能夠在智力大賽中戰勝人類,是其核心能力——對語義文本的理解水平在不斷進步。所以對于內容文本的管理指日可待。
人們已經看到人工智能可以代替圖情工作人員開展信息收集、內容分析、知識管理的前景,雖然今天還沒有實現。而這些讓我們得到第二個結論,就是AI的挑戰。就圖書館而言,根據之前的一些分析,未來人工智能很可能會取代圖書館中的不少崗位、不少工作。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了365種職業被淘汰的概率,圖書管理員以51.9%的概率排在第16位。
判斷一個職業是否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國際上常用的方法是從3個維度進行測量:行業所需要的社交智慧、所需要的創造力、所需要的感知和操作能力。如果一項工作包含以下三類技能要求,那么你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或許非常。荷缃荒芰、協商能力、人情練達的藝術;同情心,以及對他人真心實意的扶助和關切;創意和審美。從中可以看出,人們要和AI競爭,最重要的是創造力,而人的創造力可以通過哪些手段來提升?從這些分析中我們得到的最大啟示是,圖書館可以為人類迎接這些挑戰做更多的事情。過去圖書館一直在為提升人的閱讀力、讀寫能力努力,現在可以繼續為提升人的創造力做努力。
我認為創造力可以通過三種素養的培育和提升來完成:文化、科學和藝術。圖書館在這些方面大有可為。
圖書館一直在致力于素養的培育,而如今圖書館可以進一步深化對素養的理解。首先是文化素養,可以更廣義、更深刻,從傳統的讀寫能力進化到信息素養,甚至于在跨媒體時代創造的一個新的概念——全(跨)媒體讀寫能力(Transliteracy)。
除了文化素養,還要培育人的創造力。在今天這個時代,培養科學素養的任務更加緊迫和艱巨。人們的科學素養亟待提高,因為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讓學科之間、科學和技術之間、技術與技術之間、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科學之間的交叉融合越來越明顯,科學越來越復雜?萍紕撔掠罒o止境,科學普及也就必須與時俱進,圖書館在此方面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此外還有藝術素養,更要引起重視和關注,因為它和創造力的關聯十分密切。中國有句古話叫“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其實就是重視美育對人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公共圖書館要更加重視開展美育教育,主要是藝術普及教育,而這需要包括圖書館在內的全社會一起努力。
智慧時代還有一項更嚴峻的挑戰,就是包容性。關于包容性的理解,需要站得更高,圖書館員要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去理解,要從全球化發展的高度去理解,更要從科技革命的高度去理解。在這三種維度觀察下的基礎上,圖書館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讓圖書館更智慧,同時圖書館也要讓人類更智慧;讓圖書館更包容,同時圖書館也要讓社會更包容。實踐中,堅持包容性發展還有很大的挑戰,從法律到道德,一線館員會碰到很大的困難。在堅守這樣的核心價值觀的時候,如何把它轉化為實踐,是我們圖書館人共同的挑戰。
。ㄗ髡哧惓,系上海圖書館館長,本文為其在第九屆上海國際圖書館論壇上的主旨報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