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要拿出扎實的作品奉獻給觀眾
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勉勵廣大文藝工作者攀登文藝“高峰”、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存在于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它以各種形式影響著我們,誰也無法躲避,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自遠古人類出現開始,文化就伴隨人類社會左右,文藝作品浩如煙海,但稱之為經典的作品卻只是少數。我國唐宋時期的詩詞歌賦、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涌現的眾多文藝佳作,無論是對那個時代的社會還是創作個體,都是一種幸運。
不同的藝術形式有不同的表現方法,但是,精神內涵與審美是相通的,幾千年來人類的價值判斷幾乎是一脈相承的。
中華文明悠久璀璨,是迄今世界上唯一沒有斷續的古老文明,其包容性更是無與倫比。這是我們民族的福祉,也是人類的幸運。通過《論語》《孟子》《詩經》這樣的典籍,我們抬首可與先賢直接對話;漫步郊外,在山林水澗旁,似乎還能看到祖先生活的樣子。
中華文化是極具生命力和創造性的,一部中華文化史也是一部文化思想創造史。張騫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經、中國商隊經絲綢之路直抵歐洲、鄭和下西洋船隊萬里航行?繓|非海岸……中華文化走出去自古有之,對外來文化也兼容并蓄。
從上古傳說時代的三皇五帝直至今日,所有歷史時段幾乎都有文字記載的痕跡,40年來的改革開放更是現代文明史上濃墨重彩的篇章。有著如此豐富的素材,那么創作出各種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就理所當然了。文藝創作中,大而廣的現象常見,好而強的還遠遠不夠。
一個民族文化的蓬勃發展不僅需要包容性也需要創造性,不僅需要深厚的底蘊也需要可期的未來。
我們常說,成功需要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天賦。而經典之作的產生往往需要那些年富力強、頭腦靈活、沒有束縛的年輕人。年輕人敢想敢干敢突破,很多時候他們缺少展現自我的平臺與機會。陜西宣傳、文化部門實施的“百優計劃”就是很好的例子。這個項目對陜西文化工作者尤其是年輕的文藝工作者給予了很大幫助。社會應該給予年輕的文藝工作者更多幫助,讓他們施展自己的才華回饋社會、實現自身理想與價值,讓文化自信煥發更強大的力量與生機。
文化工作者要有創作激情,要主動深入到人民生活中去。當今社會,文化產品包含商業屬性無可厚非,但是不能一味用金錢來衡量其價值,因為沒有底線就會誤入歧途。文化工作者要有精神操守,如何將“文化純粹”與商業價值平衡好、實現雙贏,是需要我們探討的。
我從事影視行業工作快30年了,基本經歷了電視劇蓬勃發展的全過程。從上世紀90年代初小成本的短劇到現在投資幾億元、篇幅過百集的巨制,不同時期的題材各有時代特征。歷史戲說劇、警匪劇、婆媳劇、偶像劇、穿越劇……無論什么形式的作品,都有它的受眾群體,但即使再火的一味跟風模仿,也不會產生什么太好的結果。藝術創作不變的原則永遠是認真敬業而不是投機取巧,我們要拿出扎實的作品奉獻給觀眾。
結合自己近年來的創作,我也有些感觸。我2017年拍攝預計于當年底播出、根據小說改編的電視劇《西京故事》,劇作內容來源于生活,樸素真實,適合拍成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生活劇。但是,在項目開始策劃的3年前,這樣的劇目在發行市場上的認同度并不高。在確定改編方向的研討中,各路專家、電視臺人士、制片人、投資人眾說紛紜。當時的市場是以偶像明星為判斷標準的,“流量”明星加時尚元素的商業操作被很多人推崇。不過,在這部電視劇中,如果用這樣的方式講述從山村走出來的一家人生活在“城中村”打拼奔波的故事,似乎很不合適。畢竟,故事有無數種講法,但還是要根據不同的內容找到合適的方式來呈現。創新應該在經驗和規律之上飛躍,符合邏輯的論證總是不會多余。拍攝時,我們取材關中元素為制景依據,服飾干凈大方,色彩協調,鏡頭與做光盡量不夸張,整體處理精致而不炫耀,盡量符合作品的主題表達,最終恰逢其時地完成了一部講述老百姓努力奮進、安居樂業的作品。
大眾審美與小眾審美并無高低之分,不同時期、不同人的需求各有差異。無論是嚴肅莊重的歷史正劇,還是年輕人追捧的青春劇,可以并存,F實主義并非單指題材現實,也應該是指意識形態與價值判斷具有現實視角。無論是什么作品都應該以弘揚真善美為基調,創作出具有時代特征的精品,去滋潤人們的心靈、引領人們的思考、提升人們的文化自信。
我期待中國的電視劇事業發展越來越好,能讓中華民族在每一個歷史時期都綻放不同的風采。
。ㄗ髡呦滴靼搽娪爸破瑥S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