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在扎實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引導各地順應“微旅游”“微度假”等旅游市場趨勢變化,創新旅游推廣方式,強化消費和供給之間的適配對接,更好引導和促進旅游業恢復發展,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以“美麗中國·美好生活”為主題,啟動2022年國內旅游推廣活動。 [詳細]
近年來,我國數字閱讀市場規模增長趨于平穩,行業穩步增長的背后是供需兩端的同步增長。目前,我國數字閱讀用戶年齡分布更加分散,人均閱讀圖書數量也有了大幅提升。隨著閱讀服務更加公共化、內容質量更加精品化、傳播渠道更加多元化、版權運作更加精細化。[詳細]
23日,為期五天的第二十四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以下簡稱“BIBF”)拉開帷幕,各類實體書出版物“爭奇斗艷”的同時,一批規格各異的電子書閱讀器及數字閱讀相關產品也在會上亮相,贏得不少人關注。[詳細]
數字網絡條件下,版權作品的表現形式、傳播渠道越來越多樣化,作品相關權利的授權情況越來越復雜。著作權作為一種基礎性資源,支撐著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文化娛樂、網絡信息等產業,如何有效維護正在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詳細]
數字閱讀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新寵”,但隱憂也日益凸現:低質文本泛濫,沖擊著讀者的精神防線和道德底線;閱讀形式碎片化,妨礙人們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盜版與剽竊大行其道,作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詳細]
在數字閱讀領域,年輕人有什么喜好?他們的閱讀趨勢會朝哪個方向發展?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對排名靠前的數字閱讀平臺亞馬遜Kindle、掌閱和QQ閱讀進行采訪,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詳細]
亞馬遜全品類銷售排行榜第一名,Kindle電子書排行榜第一,微信讀書熱度榜第一名,網易云閱讀點擊量高達2.4億次……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在登頂收視的同時,意外帶動了原著小說的網絡熱銷。而這一細節背后,無疑是電子閱讀進入大時代的佐證。[詳細]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收視率持續看漲的同時,也帶動起一股閱讀熱潮。4月18日,中文在線數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人民的名義》數字閱讀運營報告顯示,截至目前《人民的名義》電子書月點擊量破5億,有聲書月收聽突破2000萬,紙質書銷量突破138萬冊。[詳細]
數字化浪潮正在開啟一扇通向全民閱讀的新大門。4月14日~15日,2017中國數字閱讀大會在杭州舉行。大會同時發布《2016年度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數字閱讀用戶突破3億,年增長12.3%,中國數字閱讀市場規模已達120億元。[詳細]
“這是一個具有潛力的市場機會。我們希望通過不斷迭代推出創新產品,建立百萬級的專家服務網絡,將知乎從社區變成平臺,并進一步打造成為以知識平臺為核心的生態?!敝鮿撌既酥苌畋硎?。[詳細]
IP(知識產權)來了,IP熱了,IP價格太高了,IP理性了……在IP熱潮到來時,數字閱讀從業者應該怎樣繼續前行?7月21日,在“IP時代,數字閱讀新形態”論壇上,來自這些行業的業內人士對此出謀劃策。[詳細]
就國民個體而言,應樹立數字時代的“大閱讀觀”,注意給深思考、深閱讀留下空間;對政府組織而言,應加大對文化教育事業的投入,為保障國民閱讀提供相應的對策和措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