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是酒店,細看是網吧。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電競酒店達1.5萬家。與之對應的是,由于缺乏行業標準,一些野蠻生長的電競酒店進入門檻較低。揆諸現實,不少地方對電競酒店的登記監管存有缺項現象,一些電競酒店只有旅館營業執照,并沒有特種行業經營許可證、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一些電競酒店則純屬“黑旅館”。處在監管灰色地帶、模糊地帶甚至是盲區的電競酒店很容易滋生各類違法隱患、安全隱患,出現侵犯未成年人權益的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市場秩序。
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開設網吧需要取得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且應向未成年人緊閉“大門”。令人擔憂的是,一些地方的電競酒店消費者多是未成年人。從旅館服務角度看,經營者未嚴格履行甚至未履行法定查驗、報告義務,任由未成年人入住。從上網服務角度看,經營者未將未成年人拒之門外。電競酒店的房間具有私密屬性,未成年人在電競酒店扎堆玩游戲,甚至多人混居、男女混居,很容易出現吸煙、酗酒、不限時玩網絡游戲等問題,也容易接觸黃賭毒等違法、低俗內容。在這樣的環境中,相關違法犯罪案件發生概率會提升,未成年人權益遭侵犯概率也會提升。
電競酒店具有旅館服務和互聯網上網服務的雙重經營屬性,是市場新業態。無論是從規范市場主體經營行為、維護市場秩序的目的出發,還是從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目的出發,都須對電競酒店進行全面、高效、高質監管,清除監管死角死面。相關監管部門不能因為電競酒店的新生性、復雜性、模糊性就猶豫、等待、觀望甚至推諉,不能讓電競酒店成為“多不管酒店”。要依法梳理電競酒店的經營服務關系,對電競酒店經營實質進行準確定性,把電競酒店納入法治軌道。
相關監管部門應履行監管職責,確定電競酒店的準入條件和經營標準,實現對電競酒店所有經營行為監管的全覆蓋。各部門不僅要各司其職,還要聯合開展執法行動,對電競酒店進行常態化排查整治,分類處置,嚴格規范,對能夠滿足條件要求的,要依法督促引導經營者完善經營手續,對不符合條件的,則予以取締。
規范電競酒店既需要法律監督,也需要監管部門的事前、事中、事后監督。只有在厘清電競酒店主體性質、明確監管職責的基礎上建立常態長效監管機制,才能促進電競酒店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