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古工作者將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以傳承歷史文脈的高度自覺,努力探索中華文明起源和北京融入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歷史進程。”北京市文物局考古處處長、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長郭京寧說,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將加強頂層設計,聚焦首都考古和歷史研究。下一步,將夯實田野基礎,持續開展琉璃河、金陵、長城等大遺址的主動性考古工作;發揮重大項目引領作用,在永定河與中華文明起源、燕山南北史前文化嬗變等方面謀劃重大項目協同攻關;立足北京特有歷史文化資源,開展老城與中軸線考古、運河考古等研究課題;發揮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的優勢,加強建設科技考古實驗室,提升多學科協同解決考古學問題的能力。
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長、二級巡視員韓立森表示,河北將圍繞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動全社會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加大工作力度,聚焦中華文明探源等重大主題,擔當起歷史使命,讓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時代共進、與人民共享,推動全省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我們將繼續圍繞中原文明化進程、紅山社會文明化進程、泥河灣人類探源等重大項目開展考古學課題研究。積極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和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和國家大事,推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長城和大運河文物保護、博物館改革發展等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韓立森說。
“作為一名有著38年工作經驗的文物考古工作者,我第一時間認真學習并反復研讀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自豪感、使命感油然而生。”湖南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處長熊建華介紹,湖南考古經過70多年發展,發現了超過5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遺址、超過一萬年的稻作遺址、超過六千年的古城以及以四羊方尊為代表的青銅文化等,這既是巨大的考古成果,也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資源。下一步,湖南還要繼續以澧陽平原為核心,做好長江中游文明探源研究,提煉好湖南的中華文明典型標識與文化符號;持續推進多學科聯合攻關,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南段)建設為契機,提高湖南考古成果的保護、展示水平。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唐飛介紹,四川歷史悠久、人文鼎盛,青藏高原是早期人類演化研究最重要的區域之一,巴蜀文明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江上游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作為省級文物考古科研機構,我們將進一步科學規劃,推動四川文化遺產保護高質量發展,持續增強人民群眾文化自信。”唐飛說。
“回顧寧夏近百年考古,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這些考古發現猶如涓涓溪流匯入中華文明江河之中。”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文物保護中心主任、研究員馬建軍說,“我們將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做好‘古代文明理論’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傳、推廣、轉化工作,加強對出土文物和遺址的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提升中華文明影響力和感召力。”
近年來,廣州不斷完善文物保護法規制度體系,加強文物考古機構隊伍建設,保障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穩步發展,用考古成果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未來,我們還要在不斷加強搶救、保護、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在文化遺產傳播和傳承方面更加努力,講好廣州故事、灣區故事、中國故事,用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服務人民美好生活,推動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文物保護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良好氛圍。”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易西兵說。